English

北京自然博物馆征集到罕见爬行动物化石

1999-01-08 来源:光明日报 李建军 胡柏林 部国华 我有话说

本报讯近日,一罕见的爬行动物化石被送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经研究,该化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属于全新的古生物类型。

化石的时代是早白垩世早期。全长116厘米,为一水生爬行动物。其保存部分为骨骼及清晰的印迹。从化石的保存情况来看,这个动物是趴在湖底被火山灰掩埋而死的。这个动物有一条62厘米的尾巴,占整个身长的一半以上,它的颈很长,但头不是很大,从尖锐的牙齿来看,很可能是肉食性,靠水中的小鱼为生。另外,从印迹上看,这个动物的背部很可能长有骨质背板,起着保护作用。

化石的身体形状与早发现的贵州龙相似,但其个体较大,骨骼结构与贵州龙有着根本的区别。其足部长有明显的爪,适合在陆上行走。生活的时代也与贵州龙的中三叠时代相差了将近一亿年。贵州龙生活在海洋中,而这件化石是发现在淡水的沉积中。

化石的骨骼结构与鳞龙类中的蜥蜴相似,但它有很长的颈部,颈椎达18枚,这在以前发现的蜥蜴类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这件化石将代表着鳞龙类中的一个新类型。有关专家认为这件化石属于一个新科。目前还没有发现与这件化石有着比较近的亲缘关系的其他爬行动物类型,很可能它又代表着一个早已灭绝的类群。

从化石的保存形态来看,这个水生蜥是生活在水中的。但它的游泳能力不是很强,很可能它是长期潜在较浅的湖底,靠食小鱼为生。

这件化石是1998年8月辽宁农民在凌源采集到的。经研究,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工作者给这件化石命名为“凌源中国水生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